7月3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北省共有7人上榜。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获得殊荣,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冉存英今年55岁,从事孤独症教育21年。2003年,为了帮助和自己儿子一样的孤独症儿童,她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后将学校转为公益型、非营利性民营机构。她把来自湖北、内蒙古、河南、广东等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无私付出,帮助几百名孩子成功康复重回校园。她刻苦学习,成为全国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她先后获评“荆楚楷模”“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冉荐英入选“感动宜昌”2023年度人物,三峡日报、三峡广电、三峡商报等媒体也先后重点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对冉存英大爱无私的行为予以高度评价,称赞她为用爱心对抗孤独症、勇于助人的“孤勇者”。
31日,冉存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到市残联的通知后,她才得知自己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许多朋友都为她点赞,并发来祝贺信息。
对于大家的关爱,冉存英十分感激,她委托本报向各位关心和帮助过她的热心人士表示感谢:“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我不会获得这项殊荣。我更愿把荣誉当作鼓励,激励我在今后能以更大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中,让这个有爱的世界不再有孤独。”(三峡商报 记者崔艳华、通讯员郭福星)
冉存英: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冉存英 照片由本人提供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宜昌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便是这样的人。当被命运扼住喉咙,她选择用不屈和坚韧书写一个母亲的爱;怀着更深的责任和使命感,她创办宜昌市首个自闭症儿童康复学校。21年风雨兼程,她用爱为自闭症儿童家庭燃起希望,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工作稳定,儿子乖巧可爱。2003年,冉存英6岁的儿子确诊自闭症,将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打乱。
辗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求医路上她近乎绝望:儿子已错过最佳康复训练期。为了儿子,冉存英决定重新学习。她奔波北京、武汉等地,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获取特殊教育资格证书。
当时,宜昌没有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初步统计在200人左右。有着切肤之痛的她,想为这个群体办一件事: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2003年,她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毅然走上自办学校、自救救人的道路。
建校之初,面临没有资金、场地、师资、生源之困,她和丈夫用买断工龄的钱和找亲朋好友借;“夷陵好人”李广佳帮助提供200多平方米场地;她招聘并亲自培训教师;踏遍大街小巷上门走访、劝导家长将自闭症孩子送到学校接受专业训练。
冉存英的真诚和坚持最终赢得了家长信任,从最初招收3名学员,发展到几百名家长带孩子慕名来此。她也从一位患儿的母亲,转变为帮助成百上千个特殊家庭的“冉妈妈”。
办学过程中,她缩减开支、控制成本,对贫困家庭减免学费。为给孩子们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她毅然将学校转成民办非营利机构。
“特殊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需要过硬的教学本领。”21年间,她不断坚持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成为全国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她独创的“系统干预法”,得到北京2005年国际应用分析年会与会专家好评。
在市残联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学校面积增加至2000多平方米,拥有50余名专业资质教师。她广纳人才,聘请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顾问小组,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坚持送出去培训、花重金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在冉存英带领下,博爱特校成为国家、省、市残联三级定点康复机构、中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机构之一。
用专业去支撑爱心,做孩子们的守望者。免费为家长咨询万余次,帮助3000多名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超过300人干预训练后能够随班就读。冉存英的感人事迹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 “博爱”公益行动中,为更多孤独症等特殊人群和家庭服务。 (三峡商报记者 蔡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平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4-08-01 来源:湖北文明网
7月3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北省共有7人上榜。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获得殊荣,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冉存英今年55岁,从事孤独症教育21年。2003年,为了帮助和自己儿子一样的孤独症儿童,她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后将学校转为公益型、非营利性民营机构。她把来自湖北、内蒙古、河南、广东等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无私付出,帮助几百名孩子成功康复重回校园。她刻苦学习,成为全国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她先后获评“荆楚楷模”“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冉荐英入选“感动宜昌”2023年度人物,三峡日报、三峡广电、三峡商报等媒体也先后重点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对冉存英大爱无私的行为予以高度评价,称赞她为用爱心对抗孤独症、勇于助人的“孤勇者”。
31日,冉存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到市残联的通知后,她才得知自己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许多朋友都为她点赞,并发来祝贺信息。
对于大家的关爱,冉存英十分感激,她委托本报向各位关心和帮助过她的热心人士表示感谢:“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我不会获得这项殊荣。我更愿把荣誉当作鼓励,激励我在今后能以更大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中,让这个有爱的世界不再有孤独。”(三峡商报 记者崔艳华、通讯员郭福星)
冉存英: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冉存英 照片由本人提供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宜昌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便是这样的人。当被命运扼住喉咙,她选择用不屈和坚韧书写一个母亲的爱;怀着更深的责任和使命感,她创办宜昌市首个自闭症儿童康复学校。21年风雨兼程,她用爱为自闭症儿童家庭燃起希望,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工作稳定,儿子乖巧可爱。2003年,冉存英6岁的儿子确诊自闭症,将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打乱。
辗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求医路上她近乎绝望:儿子已错过最佳康复训练期。为了儿子,冉存英决定重新学习。她奔波北京、武汉等地,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获取特殊教育资格证书。
当时,宜昌没有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初步统计在200人左右。有着切肤之痛的她,想为这个群体办一件事: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2003年,她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毅然走上自办学校、自救救人的道路。
建校之初,面临没有资金、场地、师资、生源之困,她和丈夫用买断工龄的钱和找亲朋好友借;“夷陵好人”李广佳帮助提供200多平方米场地;她招聘并亲自培训教师;踏遍大街小巷上门走访、劝导家长将自闭症孩子送到学校接受专业训练。
冉存英的真诚和坚持最终赢得了家长信任,从最初招收3名学员,发展到几百名家长带孩子慕名来此。她也从一位患儿的母亲,转变为帮助成百上千个特殊家庭的“冉妈妈”。
办学过程中,她缩减开支、控制成本,对贫困家庭减免学费。为给孩子们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她毅然将学校转成民办非营利机构。
“特殊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需要过硬的教学本领。”21年间,她不断坚持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成为全国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她独创的“系统干预法”,得到北京2005年国际应用分析年会与会专家好评。
在市残联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学校面积增加至2000多平方米,拥有50余名专业资质教师。她广纳人才,聘请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顾问小组,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坚持送出去培训、花重金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在冉存英带领下,博爱特校成为国家、省、市残联三级定点康复机构、中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机构之一。
用专业去支撑爱心,做孩子们的守望者。免费为家长咨询万余次,帮助3000多名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超过300人干预训练后能够随班就读。冉存英的感人事迹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 “博爱”公益行动中,为更多孤独症等特殊人群和家庭服务。 (三峡商报记者 蔡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平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