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勋 摄影:汪洪英
2019年6月,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离休干部)、现实版“谷子地”熊子勋,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此后,当谷城县委主要领导前来看望慰问时,熊子勋提出了一个愿望:“能否在‘3·23’平暴烈士牺牲地建一座纪念碑,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
2020年6月29日,让熊子勋心心念念的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竣工,成为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来向他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熊子勋提出了一个新的期盼:“希望将来有更多人来到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悼念那些牺牲的烈士;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为了建设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
58名牺牲战友和那段红色的烽火岁月,是熊子勋老人一生中最大的牵挂。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着信念,他用60余年的时间寻遍谷城西南山区和邻近地方的每一座山头,查清了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凭着不忘初心、镌刻历史的高度责任感,他三十余载笔耕不辍、著书立传,在宣讲党史中传承着“红色基因”……
熊子勋的一生,就是实践诺言的一生,更是不忘初心、传承历史的一生。
一诺千金,他立誓要用余生寻访呵护先烈英魂
1948年,21岁的熊子勋随军南下,参加解放谷城的战斗。
行军途中,他有幸和战友们一起受到朱德、陈毅的接见。自那时起,“为革命胜利奉献一切”便成了年轻的熊子勋心中最深刻的烙印。
解放谷城后,熊子勋因伤留在谷城工作。
1949年3月23日深夜,谷城山区,不甘心失败的一支逃窜国民党部队和土匪勾结当地外国传教士,在谷城县紫金区(现为紫金镇)发动武装暴乱。4天后,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磨盘沟、茶园沟连续遭到埋伏,58名解放军战士、2名革命群众下落不明。
此事震惊了中央、省、市,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进山剿匪。经过9个月的艰苦战斗,解放军成功肃清了谷城境内的匪患。
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而遗骨却不见下落。见此情景,身经百战的熊子勋不禁两腿一软,一下子跪在地上:“兄弟们死得惨啊,眼看革命就要胜利了,你们却倒在这小山沟里,连骨头都找不到啊!”
死伤的战友中,包括杜以德、杜以武等和熊子勋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南下的好友。他们的惨死,令他痛不欲生。
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掩埋。对着那一座座无名的坟头,他在心中立下重誓:“战友们是在紫金牺牲的,我当区长的不能让他们孤魂在外。我要找到这些兄弟的下落,并且写一本书,让后人记住他们。”
不改初衷,他两度患癌、右眼失明仍信守承诺
1950年底,熊子勋被调回谷城县里工作。人虽离开了紫金,但他对牺牲战友的牵挂一刻也没有减少。
1951年,熊子勋被调到湖北日报社工作。大城市里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工作环境,他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我在这儿享福,那些牺牲战友的尸骨却没有找到,我心里难受啊!”
这个心结,让他在3个月后申请回到了谷城。工作之余,他多次进入沈垭山区寻访战友的下落,搜集战争史料。
有一次,熊子勋偶然听说沈阳一名教导员那里有战友名单,当即踏上去沈阳的列车。到了沈阳,教导员说名单在文书那里,熊子勋辗转来到文书的老家湖南。经过近半年的寻访,熊子勋才在四川青城山的一个寺庙里找到了这份珍贵的名单。
捧着战友的名单,熊子勋如获至宝。回到谷城,他上报县政府,一一向牺牲战友的亲属发出“追烈通知”。
数十年里,熊子勋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化,但他寻找牺牲战友的脚步却从没停止。就在他艰难跋涉、默默追寻的时候,各种疾病悄然向他袭来。
1982年,他被诊断出患了初期胃癌。得知自己时日无多,而早年立下的誓言还没有完成,熊子勋决定抓紧时间进山查证。家人和领导阻止他,他悄悄留下遗嘱:“我立下的誓言还没实现,你们不要让我遗憾地死去。”瞒着家人,他再次进山……
1988年6月,熊子勋在石人沟一户农户家访谈时得知,半山腰上有两处战士的坟墓。他听说后,当即决定要到上面看看。快爬到半山腰时,暴雨倾泻而下,一股泥石流奔涌而来,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命,但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
1989年,熊子勋被诊断得了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完成对战友的承诺!”
或许是熊子勋的真情感动了上苍,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这样的追寻,一直持续了60多年。直到2011年,最后2名革命群众郭大文、郭大学的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子孙手中。至此,熊子勋把所有牺牲人员的牺牲经过、掩埋地全部查清,并分别为他们申报了革命烈士。
郭大学的儿子郭佰宗把证书送到了两位先人的坟前:“爹、大伯,你们可以安息了!多亏熊叔多年的奔走,才还原了你们牺牲的经过。他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
以书为碑,他呕心沥血用文字镌刻历史
在几十年的寻访中,熊子勋不断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区的史料。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他撰写出了16万字的初稿《磨盘山平暴记》。
寻访之路充满艰辛,书写这段历史亦不轻松。1986年起,熊子勋克服眼疾,坚持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执笔。由于写的字很大,每张纸上仅能写50个字左右。一边寻访、一边写、一边改,从1979年到2003年,他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50多万字的修订稿。
1988年5月,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中共襄阳地委第一任书记的张廷发视察谷城,接见了在谷城工作的南下干部代表和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作为被接见人员之一,熊子勋向张廷发报告了那段发生在紫金茶园沟的悲壮历史,汇报了自己寻访的情况,并向张廷发求证、核实了部分史实。
为了让每一段资料都精准无误,2003年,熊子勋不顾77岁高龄三次进山,对细节进行核实、补充。2005年4月,他将手写的书稿交给时任谷城县文联副主席的王金文,请他编辑。
王金文回忆:“当熊老和女儿用扁担抬着两蛇皮袋稿子到我办公室时,我真的很震惊。这本书,是熊老用血和泪写成的啊!”被熊子勋的精神所感动,王金文对手稿进行了打印、校对、编排,并联系出版。成书过程中,熊子勋离休前所在单位谷城县政协帮助联系有关知情人员,提供资料,勘正史误;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组织召开研讨会,推动创作。
2008年7月,《磨盘山平暴记》改名为《黎明的钟声》正式出版,填补了那段历史的空白。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纪念碑前,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黎明的钟声》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终于为你们立了一座碑,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几十年来,熊子勋还撰写了40万字的纪实作品《风雨人生——一个抗战老兵的记忆》。他完成的这些著作,为记录谷城革命、文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素材。
带病宣讲,他九旬高龄仍为讲好党史奔走不停
先烈和历史不仅要被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更要成为红色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发芽,成为新时代前行的动力。为了这份责任,年迈的熊子勋仍在不停忙碌。熊子勋离休后,被谷城县实验小学等多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为孩子们讲述党的光荣传统,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他还联系5名离退休干部成立义务宣讲队,深入学校讲过去、学历史,看现在、谈变化,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他还主动担任学校图书协管员,并捐献出积攒多年的书籍,自费订报纸、杂志供青少年阅读。
近年来,熊子勋带着一身疾病,坚持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60余场次,开展有关政策宣讲50多场次,7万人次直接受教育。
除了身体力行宣传党史,熊子勋一诺千金的故事,也教育感染着很多人。
以熊子勋为原型创作的花鼓戏《远山丰碑》,是一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剧目。该剧已在北京、武汉、襄阳等地公演,并被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观看群众近10万人次。
在熊子勋倡导下建立的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如今已成为谷城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自建成以来,已有万余人次前往瞻仰学习。
熊子勋于2019年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襄阳日报 通讯员 涂玉国 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平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1-06-21 来源:湖北文明网
熊子勋 摄影:汪洪英
2019年6月,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离休干部)、现实版“谷子地”熊子勋,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此后,当谷城县委主要领导前来看望慰问时,熊子勋提出了一个愿望:“能否在‘3·23’平暴烈士牺牲地建一座纪念碑,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
2020年6月29日,让熊子勋心心念念的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竣工,成为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来向他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熊子勋提出了一个新的期盼:“希望将来有更多人来到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悼念那些牺牲的烈士;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为了建设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
58名牺牲战友和那段红色的烽火岁月,是熊子勋老人一生中最大的牵挂。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着信念,他用60余年的时间寻遍谷城西南山区和邻近地方的每一座山头,查清了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凭着不忘初心、镌刻历史的高度责任感,他三十余载笔耕不辍、著书立传,在宣讲党史中传承着“红色基因”……
熊子勋的一生,就是实践诺言的一生,更是不忘初心、传承历史的一生。
一诺千金,他立誓要用余生寻访呵护先烈英魂
1948年,21岁的熊子勋随军南下,参加解放谷城的战斗。
行军途中,他有幸和战友们一起受到朱德、陈毅的接见。自那时起,“为革命胜利奉献一切”便成了年轻的熊子勋心中最深刻的烙印。
解放谷城后,熊子勋因伤留在谷城工作。
1949年3月23日深夜,谷城山区,不甘心失败的一支逃窜国民党部队和土匪勾结当地外国传教士,在谷城县紫金区(现为紫金镇)发动武装暴乱。4天后,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磨盘沟、茶园沟连续遭到埋伏,58名解放军战士、2名革命群众下落不明。
此事震惊了中央、省、市,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进山剿匪。经过9个月的艰苦战斗,解放军成功肃清了谷城境内的匪患。
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而遗骨却不见下落。见此情景,身经百战的熊子勋不禁两腿一软,一下子跪在地上:“兄弟们死得惨啊,眼看革命就要胜利了,你们却倒在这小山沟里,连骨头都找不到啊!”
死伤的战友中,包括杜以德、杜以武等和熊子勋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南下的好友。他们的惨死,令他痛不欲生。
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掩埋。对着那一座座无名的坟头,他在心中立下重誓:“战友们是在紫金牺牲的,我当区长的不能让他们孤魂在外。我要找到这些兄弟的下落,并且写一本书,让后人记住他们。”
不改初衷,他两度患癌、右眼失明仍信守承诺
1950年底,熊子勋被调回谷城县里工作。人虽离开了紫金,但他对牺牲战友的牵挂一刻也没有减少。
1951年,熊子勋被调到湖北日报社工作。大城市里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工作环境,他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我在这儿享福,那些牺牲战友的尸骨却没有找到,我心里难受啊!”
这个心结,让他在3个月后申请回到了谷城。工作之余,他多次进入沈垭山区寻访战友的下落,搜集战争史料。
有一次,熊子勋偶然听说沈阳一名教导员那里有战友名单,当即踏上去沈阳的列车。到了沈阳,教导员说名单在文书那里,熊子勋辗转来到文书的老家湖南。经过近半年的寻访,熊子勋才在四川青城山的一个寺庙里找到了这份珍贵的名单。
捧着战友的名单,熊子勋如获至宝。回到谷城,他上报县政府,一一向牺牲战友的亲属发出“追烈通知”。
数十年里,熊子勋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化,但他寻找牺牲战友的脚步却从没停止。就在他艰难跋涉、默默追寻的时候,各种疾病悄然向他袭来。
1982年,他被诊断出患了初期胃癌。得知自己时日无多,而早年立下的誓言还没有完成,熊子勋决定抓紧时间进山查证。家人和领导阻止他,他悄悄留下遗嘱:“我立下的誓言还没实现,你们不要让我遗憾地死去。”瞒着家人,他再次进山……
1988年6月,熊子勋在石人沟一户农户家访谈时得知,半山腰上有两处战士的坟墓。他听说后,当即决定要到上面看看。快爬到半山腰时,暴雨倾泻而下,一股泥石流奔涌而来,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命,但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
1989年,熊子勋被诊断得了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完成对战友的承诺!”
或许是熊子勋的真情感动了上苍,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这样的追寻,一直持续了60多年。直到2011年,最后2名革命群众郭大文、郭大学的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子孙手中。至此,熊子勋把所有牺牲人员的牺牲经过、掩埋地全部查清,并分别为他们申报了革命烈士。
郭大学的儿子郭佰宗把证书送到了两位先人的坟前:“爹、大伯,你们可以安息了!多亏熊叔多年的奔走,才还原了你们牺牲的经过。他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
以书为碑,他呕心沥血用文字镌刻历史
在几十年的寻访中,熊子勋不断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区的史料。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他撰写出了16万字的初稿《磨盘山平暴记》。
寻访之路充满艰辛,书写这段历史亦不轻松。1986年起,熊子勋克服眼疾,坚持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执笔。由于写的字很大,每张纸上仅能写50个字左右。一边寻访、一边写、一边改,从1979年到2003年,他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50多万字的修订稿。
1988年5月,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中共襄阳地委第一任书记的张廷发视察谷城,接见了在谷城工作的南下干部代表和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作为被接见人员之一,熊子勋向张廷发报告了那段发生在紫金茶园沟的悲壮历史,汇报了自己寻访的情况,并向张廷发求证、核实了部分史实。
为了让每一段资料都精准无误,2003年,熊子勋不顾77岁高龄三次进山,对细节进行核实、补充。2005年4月,他将手写的书稿交给时任谷城县文联副主席的王金文,请他编辑。
王金文回忆:“当熊老和女儿用扁担抬着两蛇皮袋稿子到我办公室时,我真的很震惊。这本书,是熊老用血和泪写成的啊!”被熊子勋的精神所感动,王金文对手稿进行了打印、校对、编排,并联系出版。成书过程中,熊子勋离休前所在单位谷城县政协帮助联系有关知情人员,提供资料,勘正史误;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组织召开研讨会,推动创作。
2008年7月,《磨盘山平暴记》改名为《黎明的钟声》正式出版,填补了那段历史的空白。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纪念碑前,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黎明的钟声》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终于为你们立了一座碑,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几十年来,熊子勋还撰写了40万字的纪实作品《风雨人生——一个抗战老兵的记忆》。他完成的这些著作,为记录谷城革命、文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素材。
带病宣讲,他九旬高龄仍为讲好党史奔走不停
先烈和历史不仅要被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更要成为红色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发芽,成为新时代前行的动力。为了这份责任,年迈的熊子勋仍在不停忙碌。熊子勋离休后,被谷城县实验小学等多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为孩子们讲述党的光荣传统,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他还联系5名离退休干部成立义务宣讲队,深入学校讲过去、学历史,看现在、谈变化,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他还主动担任学校图书协管员,并捐献出积攒多年的书籍,自费订报纸、杂志供青少年阅读。
近年来,熊子勋带着一身疾病,坚持为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60余场次,开展有关政策宣讲50多场次,7万人次直接受教育。
除了身体力行宣传党史,熊子勋一诺千金的故事,也教育感染着很多人。
以熊子勋为原型创作的花鼓戏《远山丰碑》,是一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剧目。该剧已在北京、武汉、襄阳等地公演,并被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观看群众近10万人次。
在熊子勋倡导下建立的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如今已成为谷城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自建成以来,已有万余人次前往瞻仰学习。
熊子勋于2019年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襄阳日报 通讯员 涂玉国 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平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